资料来源:中国信托协会 Trust自古就有,现在能找到的最早的信托来自古埃及“将委托孤儿”。公元前2548年,古埃及人委托第三人以继承的形式处置他们的财产,在这种形式中,他们指定他的妻子继承他...
资料来源:中国信托协会

Trust自古就有,现在能找到的最早的信托来自古埃及“将委托孤儿”。公元前2548年,古埃及人委托第三人以继承的形式处置他们的财产,在这种形式中,他们指定他的妻子继承他们的遗产,并为他们的孩子指定相应的监护人。
中国古代著名的“李白孤儿看护”故事也可以理解为一种信任行为。诸葛亮尽最大努力按照刘备的意志治理国家。即使蜀国繁荣昌盛,他也不可能成为皇帝。自然,最终的受益者只能是后统治者刘禅。然而,这些“孤儿”只是一种古老的民间行为。当时,还没有专业的信托组织,信托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也���明确。
然而,在古罗马,当信托遗产问题被写入法律时,出现了“信托遗产”制度,从某种意义上说,继承受到法律的限制。当时,《罗马法》规定,根据遗嘱分割财产时,遗嘱可以直接授予继承人。继承人无力或者无权承受的,可以按照信托遗赠制度将财产委托或者转让给第三人,实现财产的有效继承。不难看出,在古罗马这个时期,“信托遗产”已经有了一个相对完整的信托概念。
但是真正的信托制度起源于13世纪的英国。——“使用”制度(用益权制度)只是人们转让房地产的一种手段。当时,大多数英国人相信“在世时捐赠更多,死后升入天堂”。许多人把他们的土地捐给了教堂,所以教堂的土地一直在增加。根据当时的法律,教堂用地免服劳役税,这引起了国王的不满。
如果双方打架,就会有一人受伤。显然,英国国王亨利三世颁布了一项新法律来保护他的权益,但事实上教会仍然占了上风。英国法官大多是教会信徒。他们通过“公平”规定,土地对教会的贡献不是直接的过渡,而是给第三方的礼物,这表明为了维护教会的利益,第三方必须将土地收益转让给教会。这种“曲线模型”是最早的财产信托。这里的第三方相当于受托人。他们名义上拥有土地,但实际上并没有享受到土地带来的好处。教会是真正的受益者。直到1925年,英国颁布了《财产法》并废除了《用益法》。从那时起,所有的利益都可以通过信任来建立。将用益权转化为信托是英国对世界法律体系最重要的贡献之一。
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,美国从英国引进了信任吗?随着成文法运动的推进,美国信托法文化也得到了显著发展。其最大特点是最早完成了从个人信托到法人信托、从民间信托到金融信托行业的过渡,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信托法律规则,为现代金融信托制度奠定了基础。纽约农业火灾保险贷款公司成立于1822年,后来更名为农民贷款信托投资公司,是世界上第一家信托投资公司。如今,信托业在美国经济和居民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。它与银行和保险分开。
20世纪初,信托制度和信托产业被引入中国。1919年,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信托部门在聚星城银行上海分行成立,标志着中国现代信托行业的开始。1921年,民族资本家在上海成立了——“中国商业信托公司”,这是中国第一家信托公司。新中国成立后,由于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,信托和证券交易所相继关闭。直到改革开放之初,才有人提议重建信托公司。
1979年,中国第一个信托组织——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成立。它的建立标志着中国信托制度恢复的开始。然而,在当时,该公司没有现代意义上的信托公司的职能。这只是中国对外开放和吸引外资的一个窗口。
在
俗话说,“不战而屈人之兵”从1982年至今,中国信托业经历了六次重组。2007年,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(简称银监会)颁布了一系列措施和规定,并将其指定为“受人委托,代人理财”的专业机构。只有那时,中国的信托业才有了新的生活。摆脱了沉重的负担,信任已经成为新时期中国金融业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此后,政府加强了对金融业的监管,并限制了信托许可证的数量。目前,国内信托公司的数量稳定在68家。《慈善法》于2016年9月1日正式实施。大型信托公司纷纷成立慈善信托,信托公司业务走上了新的道路。目前,遗嘱信托、国外流行的、面向高端客户的个性化财务管理尚未成为国内信托公司的主要业务,但这方面的需求也非常强劲。未来,信托公司的风险和发展空间依然巨大。
信任从诞生之日起,就被赋予了增值和创造财富的内涵。如今,信托产品因其安全性和稳定性已成为国内高净值客户的优质选择。与此同时,越来越多的投资者选择信托产品来保护和增加他们的资产价值。
-
发表于 2019-11-20 18:36
- 阅读 ( 104 )
- 分类:黑客接单